熱門搜索:
熱門搜索:
淬火鋼回火過程中組織和性能的變化
(一)馬氏體分解
當從室溫回火到200左右時,馬氏體的一部分過飽和碳和細小的-碳化物(FexC或Fe2.4C)析出并分布在馬氏體基體上,使馬氏體的碳含量降低,體心正方形的垂直度c/a降低(即飽和度降低),馬氏體熱處理的脆性和硬度略有降低。此時的顯微組織是由微過飽和馬氏體和極細的-碳化物組成的混合組織,稱為“回火馬氏體顯微組織”,m-cycle。
-碳化物:為非平衡相,使相變為Fe3C。
(2)殘余奧氏體的轉變
在200-300左右,當馬氏體繼續分解時,殘余奧氏體也轉變為下貝氏結構。此時,主體組織仍為回火馬氏體,但由于加熱溫度較高,馬氏體的過飽和度進一步降低,組織硬度降低,塑性增加。由于殘余奧氏體轉變為硬度更高的下貝氏,鋼的硬度降低很少。這時,組織正在“鍛煉馬氏體下貝氏的身體”
(3)滲碳體的形成和鐵素體的恢復
在300-400左右,固溶體中的過飽和熱處理碳逐漸析出,-碳化物轉變為穩定的較小的Fe3C顆粒,固溶體中碳含量幾乎達到平衡組成,于是馬氏體變成鐵素體(c/a1),體心方晶格變成體心立方晶格。此時的顯微組織是“彌散在其中的鐵素體和細小滲碳體的混合物”,稱為“回火屈氏體”(4)滲碳體的聚集生長和鐵素體的再結晶
在400-650左右,滲碳體不斷聚集生長,內應力和晶格畸變消除。顯微組織是鐵素體和球化滲碳體的混合物,稱為“回火索氏體”。此時碳溶液的強化作用消失,強度取決于Fe3C顆粒的大小和分散性。回火溫度越高,滲碳體顆粒越大,彌散度讀數越低,強度越低。
回火索氏體的顯微組織具有良好的綜合力學性能,即強韌性兼備。如果溫度繼續升高到650以上,滲碳體會繼續粗化,組織變成強度較低的球狀珠光體,綜合力學性能下降,一般不需要。
回火組織比正火組織具有更高的強度和韌性(主要是由于Fe3C的形態不同)。
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原文章來自:匯誠盛工業爐https://www.www.fenxiangguoyuan.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