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熱門搜索:
簡述法固體滲碳工藝流程
將表面滲碳鋼制成的工件與滲碳劑一起放入滲碳箱中并密封,然后放入加熱爐中,加熱到沃斯田鐵狀態,使得碳從鋼表面侵入并擴散,經過處理時間后,與滲碳箱一起冷卻,僅取出滲碳工件,然后淬火一次,淬火兩次并回火。
這種固體滲碳在中, 法,滲碳歷史悠久,不適合大量工件的連續加工,工作環境惡劣,有下降的趨勢。不過爐子等設備也比較簡單,各種少量處理也方便,不會消失。
固體滲碳的滲碳機理是以氣體滲碳為基礎的,即箱體內的固體滲碳劑與箱體內的空氣中中的氧氣反應成為二氧化碳(CO2),然后與碳反應生成一氧化碳(CO)。C O2=CO2 (1)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2)
一氧化碳在鋼表面分解,析出碳。
2一氧化碳=〔碳〕二氧化碳(3)
[c]與普通碳不同,這種在鋼表面分解的原子碳稱為活性強的活性碳或初生態碳,此講義如[c]所示。另一方面,鋼表面二次的CO2根據式(2)在固體滲碳劑表面生成CO,根據式(3)分解析出[C]。這個反應不斷重復,碳從鋼表面侵入擴散滲碳。
上述反應與鐵結合形成滲碳反應。
fe2o 3={ Fe-C } CO2(4)
用于滲碳的碳,如木炭、焦炭、石墨和骨炭,可以按滲碳強度的順序列出。通常以木炭為主劑,加入一些滲碳劑。一般使用堿金屬碳酸鹽作為試劑,碳酸鹽中的碳酸鋰(licoo 3)、碳酸鍶(srco 3)和碳酸鉀(kco 3)能量大但價格昂貴,工業上廣泛使用碳酸鋇(Ba CO3)和碳酸鈉(na2co 3)。雖然不如其他,但有耐久性,Na2 CO3變質快,所以木炭一般加20 ~ 30%的BaCO3或10%以下的Na2 CO3作為滲碳劑。

在固體滲碳處理程序下:
首先,對處理后的工件進行除銹和脫脂,并以適當的間隔(20 ~ 25毫米以上)將其放置在滲碳箱中。滲碳劑填充在滲碳箱周圍,用粘土覆蓋,并密封在電爐中,如圖5所示。也可以使用井式爐。加熱保持時間。
通過爐后,在爐內被徐冷或拖出爐外進行風冷,然后進行熱處理。
滲碳鋼的表面是高碳鋼,核心是低碳鋼。進行適用于所有零件的硬化處理。一般是先一次淬火細化芯層組織,再二次淬火硬化滲碳層,回火穩定硬化層組織。
但由于根據鋼的類型和使用目的進行了適當的熱處理,鎳鉻鋼和鎳鉻鉬鋼的晶粒粗化較少,不需要一次淬火。滲碳后的球化退火達到了一次淬火的目的,而且這種一次淬火的淬火溫度高,變形大,容易開裂,應盡量避免;滲碳層較淺的小工件通常省略一次淬火。二次淬火后,進行回火以消除應力、賦予韌性、分解殘余沃斯田鐵并防止時效變形。硬度高的要求在150以下長期回火,怕時效變形的可以在略高的180 ~ 200溫度下回火。